2013年10月28日星期一

泰国经历凸显李洪志反叛心理


  近来,连载于凯风网的孙森伦先生所著《我与李洪志一家在泰国的日子》(以下简称《日子》),披露了当年李洪志泰国之行许多鲜为人知的细节,也让人对其逆反心理,留下清晰印象。
  李洪志早期的穷困及摆脱穷困的不正当方式,显露其逆反意识萌芽
  《日子》记载,上世纪八十年代,李洪志在长春粮油公司上班时,薪酬并不高,“手头经常没有钱花”。随后停薪留职,其初衷本来是想改换门庭,赖以赚取更多的报酬,却由于事先缺乏具体衔接,一时之间失去正式工作后,反而更加窘迫。
  按常理而论,一个家庭上有老下有小的男人,在失去正常工作后,会沉下心来一门心思寻找门路,以更为吃苦的姿态任劳任怨,以换取家人和自己赖以生存的条件。但李洪志却并没走实干兴家之路,而是希望攫取既轻松,又挣钱的机会,满足其吃香喝辣的愿望。至于路径是否正当,是否符合道德和法律要求,则可以忽略不计。比如在辞别工作前后,利用亲戚关系贩卖市场紧俏的自行车牟利,就是其中一例。
  李洪志知道其大妹李君的丈夫刘家奎在自行车厂工作,就让其打通关系,从厂里购买十余辆自行车,拉到李洪志老家公主岭贩卖。结果果然行情看好。不仅一天全部售罄,也如愿以偿赚到一百多元人民币。这在当时可是一大笔钱。然而此刻,为人谨慎的刘家奎却深表担心,恐被追究“投机倒把”。但李洪志却不以为然,竟毫不留情挖苦他,“刘家奎这种人,办不了大事,现在这社会,脸皮厚,才吃得够;脸皮薄,吃不着。”
  从经济活动的不正当性,显出李洪志的胆大妄为和无原则意识——只要能弄到钱,可以不择手段,就连违反政策法规,也在所不惜。于是日后去了泰国,在获取“第一桶金”之后,李洪志并不满足,及其对家人表达日后靠嘴皮赚钱的想法,则已不再令人吃惊。
  泰国浓郁的佛教文化氛围,反弹出李洪志想与僧王比肩的狂妄
  泰国浓郁的佛教文化色彩,曾令李洪志向往不已,且异想天开。李洪志随即产生一个令人难以理解的想法,即得到和僧王见面的机会。并明确告诉妹夫孙森伦,希望能和僧王“讨论有关‘佛法’的大事,以及谈谈宇宙的法理和特性。”
  当然,僧王在泰国的崇高地位以及至高无上的权威,决定了李洪志的狂想无法实现。“你大舅子没事吧,是不是脑子不正常,他懂不懂泰国的规矩?”虽然孙森伦的朋友都发出这样的疑问,但李洪志却在请求未被准许的短暂失落之后,发誓般地告诉孙森伦,“总有一天,他会让很多人向他下跪。”在泰国,国王见了僧王都得下跪。这一现实规定了佛教教义和僧王的至高无上。而李洪志那句誓言一样的话,则清晰传递出他意欲和僧王分庭抗礼的逆想。
  底子太薄的现实,愈加逆反出与邪教沆瀣一气
  李洪志虽然心比天高,毕竟底子太薄。仅有的初中文化,难与“通晓巴利、泰、梵、中、英、德”等多种文字,并身兼几个博士头衔的泰国现任僧王智护尊者相比。只能降低层次,向地摊文化乃至邪教靠拢。向一个“自称教主”的台湾人编造的佛教宗派取经。因这位教主说自己“精通佛、道和基督教教义,能占吉凶、知未来,教人趋利避害。受西方阿弥陀佛重托来到人间拯救众生,他是佛教密宗唯一传人。说他自己已修成最高的佛法,是人间最懂佛理和法力的人,是帮助众生获得解脱的‘最高佛’”。从孙森伦先生笔下读到这段记述,从李洪志当时由地摊带回大量资料的行为,让人从他日后编造法轮功的“创业”过程,清晰见到李洪志与这个台湾教主的一致性,以及超出这个教主的影子。李洪志没有当“最高佛”,但他当了“宇宙主佛”。李洪志没说受谁的重托来到人间,但他创立的是高于佛、道、耶稣的宇宙“大法”。
  从某种角度而言,江湖骗子的自吹自诩,似乎可以和正派诚实的僧王“举案齐眉”——道德和诚信的基石一旦被踢开,一切谎言歪理,似乎都有实现可能。至此,李洪志显然品尝到如鱼得水般的惬意。
  何况孙森伦先生在《日子》里又接着写道,那个“教导信徒‘由色入空’,不再留恋人世,放纵性欲”的来自台湾的教主,“经常在香港、台湾、泰国、欧美搞‘讲法’、‘弘法’及‘募捐’等活动,要求信徒多捐款才能尽快被拯救,每次均能收到大量捐款。在台湾与美国有相当大的市场,甚至还受到黑帮和美国地方政府保护”。如此一个无法无天、且能用嘴皮糊弄到钱的“教派”或“法会”,显然吻合了目中无人的李洪志之“创业”逆想,并与其“创业”冲动暗合神遇。(来源:凯风网   作者:增石)

没有评论:

发表评论